Stephan Binder:我对互联网保险比较乐观

来源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时间:2016年11月21日

2016年11月20日,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一下简称中保协)和复星集团联合主办的首届全球互联网保险创新论坛在沪召开。麦肯锡咨询欧洲保险业务负责人Stephan Binder作了“互联网保险与数字保险”的主题发言。现将发言主要内容进行摘编,仅供参考。(以下内容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一、在当前复杂背景下,并不看衰西方保险,原因如下:

一是未来保险需求很大。不仅在中国,在西方市场,都是同样的情况,现在需求很大。消费者对保护自己财产、生命安全的需求很大,包括医疗、退休、其他各种各样的人生风险,都需要得到保护。西方国家的保护需求在提高,而不是在降低。很多政府现在面临着困难,没有足够的钱做好医保、社保系统,希望能把负担转嫁给个人。但是从个人希望得到保护的本质来说,这个需求是在上升的,所以从整个保险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利好性因素。

二是对互联网保险比较乐观。在会议上,我们会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怎样看互联网经济、数字化经济?对行业是挑战,还是机遇?在调查过程中,没有人觉得这是一个挑战,有50%的人说,这是一个机会。另外50%说,这是一个双刃剑,有机会,也有挑战、冲突。我对互联网保险比较乐观,大多数人都是持看好的想法。中国在互联网保险方面走在最前沿,在其他国家,互联网保险方兴未艾,我们看这个曲线,表明了很多有相似发展趋势的行业,有很多新的行业的初创公司,也进入了市场,包括很多大型的传统企业现在正受着四面楚歌的挑战,行业已经达到了一个引爆点。也就是说,这些大公司要么完全拥抱互联网技术,要么就完全放弃。

二、接下来讲几个主题:

一是看数字化。数字化经济不会消失,将会继续发展。大多数的消费者都会用一种或者多种在线采购方法,比如产品信息,用比价网在竞争对手的网站看。在欧洲,80%的客户买车险时,都会用数字化的途径。有数字化的网上银行,对整个行业推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数字化采购的消费者,更挑剔了,要求更多了。我们进行了一个调研,消费者希望在数字化时代,保险行业能提供个性化、可信的产品,希望未来能做出更大的努力,希望能感激消费者。消费者得到信息的来源更多,要求也更多了。同时消费者也提供了很多的反馈,同样一个调研表明:数字化的客户不仅越来越挑剔、越来越苛刻,还有好处,就是这些客户的采购量更大、意愿更大、愿意购买更全面的险种,也愿意花更多的钱买更多的服务。所以保险行业的服务水平必须要提高,才能满足客户的期待。

    现在有1.2万家的金融科技型公司,其中有很多来自中国,中国已经孕育了第二个硅谷。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消费者从传统的方法向移动端进行游移,对传统的压力不容小觑。另外中国有独特的生态系统,给公司创造了很多机会,他们有很好的价值主张、创新化的供给。纵观全球,很多投资都投到了互联网保险领域中,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这个趋势将会持续,而且商务模式将会逐渐趋于成熟化。

    二是保险科技是敌是友?互联网保险科技公司中只有1%是影响了现有的行业格局和业务模式,因为保险业是重监管、重资产型的行业,我觉得水到渠成的一个想法,保险公司必须考虑怎样向价值链游移。60%的公司觉得技术型保险公司是推动者,能帮助我们提高销售额、把结果和流程进行优化。有42%的受访者认为要去媒介化。我觉得非常好的一个消息,新客户我们可以更直接找到,而老客户不需要通过中介就可以得到。

三是保险公司应该怎样面对新的挑战、新的市场机遇?首先,就是保险科技创新。很多公司有自己的基金会,有自己的商业模式,70%—80%在未来五年或十年会将现有资产进行数字化。比如形成流程,产品、服务简化,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第二,胜者为王,要么成为业界顶端,要么就全输。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的投资,大家必须知道自己现处的状态、未来的目标是什么,你要追逐的是什么,以及你怎样去那里,怎样分步走。现在网络安全、数字设备,数字设备可能会达到500亿。像这样新的趋势,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必须仔细想一想,对现有的核心资产或者核心业务,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以及我们要进行怎样的转变。

    四是关于中国互联网保险。中国的互联网保险其实是已经跟数字科技进行了深度融合了,但是我们对中国的数字经济非常乐观,认为他还会进一步扩张,保险行业也会迎来快速发展。虽然我们还是在起步阶段,但是我们看到在寿险和投资产品方面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有非常高的回报率和收益率,在BMC方面我们也看到了新的产品,新的定价战略,新的定价机制。虽然我们是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对于未来的消费者来说,我们的产品定位和价值定位在哪里?以及怎么样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提供相应的产品或者说平台?以及如何更好的使用互联网?不仅将它作为一个销售平台,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大的价值、新的商业模式,而不仅仅是延续老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