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四方面把握保险业转型发展

来源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时间:2016年08月18日

 

8月18日,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北京保险研究院等机构主办的“2016中国保险业发展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会议上就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主旨演讲。 以下为录音稿,未经本人确认: 

我深知保险业在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近年来国民经济当中的很多热点事件都出现了保险的元素。关注保险的人越来越多,引发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尽管其中也有很多的争议,但我认为总体上体现了保险业与经济社会生活的关联度在日益提高、保险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在日趋上升。 

回顾“十二五”时期,保险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保费收入、资产规模迅速壮大,业务结构不断优化,盈利能力不断提高,保险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球排名跃升为第三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过去5年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各地区各行业走势明显分化的情况下,保险业仍然实现了两位数的年均增长率,今年上半年是30%多的增长率,成绩是十分的亮眼。 

除了财务指标以外,更重要的是保险业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展,对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功能进一步凸显,不论是在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和支农惠农等领域,还是在自然灾害的救助和道路安全管理等领域,我们能看到保险业扮演着日益活跃的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服务小微企业的发展,支持创新创业活动方面,保险业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例如在多地实施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中,通过开展有效的银保合作,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保险业作为社会稳定器、经济助推器的功能不断加强,这个在国家的层面得到了高度的肯定和认可。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也就是“新国十条”的发布,标志着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中来统筹考虑,突出强调了保险的风险管理、财富管理、社会管理等功能,并赋予保险在建设多层次社保体系、社会治理体系、灾害救助体系、支农惠农体系、经济提质增效等多项战略任务的重要使命。 

“新国十条”无疑为保险业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翻开了保险业发展的新篇章,也意味着“十三五”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担负更加重要的责任。“十三五”我们要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一个重要的前提就在于保险业的改革和转型能否顺利的推进和落实。 

中国正在推进的经济转型,我个人认为是世界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经济转型,面临的挑战和阵痛前所未有,特别是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新兴市场脆弱性上升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转型结构性矛盾也进一步凸显,隐性风险也逐步在显性化,要解决这些问题唯有通过深化改革、校正市场的扭曲、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在更高水平上重构新平衡等一系列举措。对于保险业来说,不论是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有效应对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带来的新挑战,还是有效化解以往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和风险,改革和转型都势在必行。 

保险业要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就需要下决心深化内部的改革,创新发展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释放内生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实际上“十二五”时期,保险业实施的很多改革举措就是以开拓市场潜力为导向的,包括简政放权、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和资金运用机制市场化改革等,这些措施已经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十三五”时期,要继续高举改革大旗,坚定不移推进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保险供给质量,优化保险供给结构,把工作方案和政策信号转化为具体行动,尚未启动的要启动,没有完善的要完善,有待落实的要继续落实。 我从宏观经济的角度,从保险业发展的外部视角谈四点认识: 

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回答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最新创新成果,也关系到中国发展全局,是“十三五”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保险业在推进改革和转型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这五大发展理念,并转化为具体行动。践行创新发展,要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要促进创新与监管的相互协调。践行协调发展,要补齐保险业的短版,让人们享受更多保险服务。践行绿色发展,要完善巨灾保险制度等,积极有效应对气侯变化,这里面有很多保险业增长点。践行开放发展,要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增强全球资源的整合能力。践行共享发展,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让保险发展红利惠及更广泛的人民群众。 

要确保差异性发展 

保险业要确保“保险姓保”,这个观点非常重要。所谓“保险姓保”,本质上是要确保保险业不同与其他金融部门的差异性竞争优势。在现代社会里,保险并不是唯一全方位参与到经济生活领域的金融部门,银行、证券、基金等同样也在不断地拓展其功能和触角。但保险有鲜明的特制,这种差异性正是保险业经历漫长的发展历史,已经成为被全球接受和使用的金融服务的根基。这种差异性也是确保保险之所以称之为保险,而不是类银行和类证券的根基,要在差异性而不是同质性的原则下推进保险业的发展,这意味着要健全保险业的保障功能,而不是一味的发展理财功能。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作为长期稳定低成本资金来源的独特优势,而不能与一般短期化的投机资金混为一谈。这是我的第二个认识。 

要建立有效的政府和市场合作关系 

在“保险姓保”这句话之后我想补充,保险业姓“保”但不姓“包”。因为保险业本质上是一种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有一定条件和局限性,保险业不能包打天下。例如,虽然我们强调保险的主业是承保风险,但并非所有风险保险业都会承保,只有那些商业上可行、可保的风险才是保险业的承保范围,保险业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保险业要发挥好其特有功能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政府和市场的有效合作,在农业保险、大病保险、巨灾保险等很多领域我们都清楚的看到这一点。如何明确市场和政府的功能和边界,我们迫切需要看到保险业在这方面进一步的积极探索。

要控制风险 

这也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条。传统上,保险业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共同基金等项目比,并不被视为具有系统性风险相关性的金融结构,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美国国际集团(AIG)、债券保险公司等保险机构的经历改变了人们的这种观点。人们开始意识到保险业在系统风险的总爆发中既可能是风险的承受者,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担当起风险的引发者和放大者的角色。尽管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取得了重大成就,通过偿付能力、保险保障基金等机制的建设,在风险防范和化解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保险业的风险有上升和加速积累的态势。

特别是现在跨业,有的公司向全牌照方向发展,一些新模式、新服务使得保险业与实体经济以及其他金融部门之间的联系大大强化,风险交叉传染的可能性也因此有所提高,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保险业的风险防范和管理,加强保险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体系建设,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作为保险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