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正文

    A股市场资本运作回归本源

    来源 : 上海证券报 时间:2017年12月20日

      缩量、降温、喧嚣不再,2017年注定是A股市场资本运作的转折点。重组新规、再融资新规、减持新规等监管政策“利剑出鞘”,直指跨界式收购、圈钱式融资、套利式入股等乱象,推动市场回归理性,A股市场资本运作重新回归服务实体经济、专注产业升级、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本源。

      整顿市场效果明显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监管趋严的风向逐渐明晰,尤其是重组新规、再融资新规、减持新规,以及重组信披新规等一系列规则的发布,对“花式借壳”、“忽悠式重组”、“过度融资”等一系列扭曲制度初衷、扰乱市场估值、损害投资生态的行为进行打击,令市场褪去燥热,重归冷静。

      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A股增发涉及金额为1.14万亿元,涉及公司家数为489家,而2015年、2016年,上述数据分别为1.23万亿元、813家和1.69万亿元、814家。具体到并购和再融资(此处仅指项目募资),据上证报资讯统计,2017年至今,A股公司并购涉及金额合计7843.17亿元,而在2015年、2016年,这一数据分别高达9680.46亿元、13333.02亿元。项目融资方面,涉及金额为4140.71亿元,而2015和2016年,这一数据分别为5562.92亿元和6798.22亿元。

      今年以来,启动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司数量降至360余家,较2016年的约600家下降超过40%。同时,超过200家上市公司终止重组事项,其中约三分之一曾拿出了具体方案,甚至已报送证监会。

      有投行人士表示,一系列新规堪称监管“组合拳”,从多角度、多领域封堵并购和再融资的漏洞。“多管齐下,几乎所有的打‘擦边球’手法都无处施展。”

      例如,重组新规在实际控制人认定、交易资产标准、股份限售期限,以及权责追溯机制等多个方面,对重组上市行为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再融资新规在定价机制、融资规模、时间间隔、公司资质等诸多方面予以收紧;减持新规在对过桥减持、精准减持、恶意减持、清仓式减持等行为予以制约的同时,将非公开发行股份的减持纳入监控范围;重组信披新规则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信息披露规则,对重组预案披露内容、“穿透”披露标准等事项予以更新。

      新规整顿市场的效果明显。以再融资新规为例,在其发布后一个月内,46家上市公司终止再融资方案,36家对再融资方案进行调整,新启动定增计划的仅有10家。

      在上述投行人士看来,监管“组合拳”大力压缩定增、收购、重组中的套利空间:不得锁价定增导致投资者无折价空间,以往的“安全垫”消失,后期减持的时间和节奏则被相应延长。同时,“穿透式披露”的要求令“加杠杆增收益”的做法难以为继。

      随之而来的是“炒壳”乱象消退。借壳上市利益链条被打破,曾经的“江湖规矩”失灵,大量没有主营和业绩的壳公司股价回归理性,25亿元市值以下的公司数量已接近两百家。

      市场现健康新生态

      整顿各种乱象之后,A股市场在2017年逐渐呈现理性、健康发展的新生态,诸多新特点值得关注。

      一是行业龙头海外并购大手笔频出。例如,沙隆达A完成对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农化持有的全球第七大农药生产商ADAMA的100%股权收购;渤海金控作价671.59亿元收购了飞机租赁公司C2;美的集团作价292亿元收购库卡;网宿科技作价211亿元收购CDNW的97.82%股权;首旅酒店则拿下了昔日中概股如家。

      二是横向整合增多,多元化并购减少。今年完成的重磅重组方案中,横向整合的占比大幅增加,如阳光城、陆家嘴、中航黑豹、现代制药、内蒙一机、中远海能、八一钢铁均是产业链内整合,2015年、2016年颇为盛行的“跨界”则销声匿迹。

      三是制造业资本运作增多。今年以来过会、完成的重组案例中,约有一半来自设备制造、机械等制造产业,远超过去平均水平。其中,加码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电子研发的并购频频出现。

      四是国资类上市公司成为并购主力。2016年以来,仅沪市上市公司便完成并购重组150单,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国企改革与供给侧改革上发力,共完成并购重组60单,占据沪市并购重组交易的四成。此外,通过定增方式募集项目资金的大额交易几乎被国资类上市公司包揽。以中国联通为例,其已于11月初完成了617.25亿元的定增方案,引入包括BATJ在内的战略投资者,募资用于4G能力提升、5G组网技术验证、相关业务使能及网络试商用建设和创新业务建设等项目。

      有业内人士表示,重组新规、再融资新规、减持新规等持续发力,重拳打击扭曲制度初衷、扰乱市场估值、损害投资生态的行为,正本清源,进而为真正服务供给侧改革和实体经济发展的资本运作留足空间。

      【相关报道】

      资产重组发生三大变化 五大因素影响重组绩效

      据Wind数据统计,2010年1月-2017年11月,A股上市公司累计发生并购规模约为8.16万亿元,其中,重大资产重组交易规模约为4.12万亿元,占比50.49%,占比相对较高。重大资产重组意味着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会发生重大变化,对二级市场的股价也有着重要影响。

      “壳王”确认清盘A股 中科招商回归创投主业

      “中科招商会根据市场情况逐步减持上市公司至完全退出,”中科招商有关负责人说,“(以后)不再用举牌方式投资上市公司,公司将回归创投和产业转型的主业,将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扶持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健康产业、文化创意等实体经济领域,通过引进海外先进科技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A股易主新动向

      烟花易冷,去年岁末曾大红大紫的“易主概念”今已不受市场青睐,但是,监管的视线却从未移开。几乎每单易主都成为问询、关注的重点对象,资金溯源、嵌套穿透,乃至合规提醒,在掂量接盘方实力、透视杠杆风险、解析易主意图的同时,也向市场揭示了“新环境”下的易主新动向:显性杠杆降低但隐性杠杆高企、直接转让减少但间接转让增多、炒壳受抑制但盘壳及倒壳依然活跃。

      并购汪:A股市值管理终结 并购进入价值管理时代

      “2017年的并购市场,随着估值套利褪去、金融杠杆褪去,传统的市值管理已经终结。今后,并购开始回归企业和产业发展的本质,上市公司将进入价值管理的时代。”添信资本总裁、并购汪发起人陈永表示。

    缩小文字 放大文字